園所設計
如何發揮主題環境創設的實效
發布日期 :2011-12-20 作者 : 佚名 瀏覽次數 : 3463
在“主體探究”與“敘事性整合課程”研究與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主題場景(主題墻或環境創設)不僅美化活動室,它還是孩子們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臺,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為主題而創設,而主題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的開展,從而不斷的逐漸豐富。
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
本學期第二個主體探究活動《三只熊》的發展階段之二就是道具制作,因為下一個環節是故事表演,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場景的布置和道具、飾品的制作,那首先就是我們需要制作那些道具和飾品?做這些道具需要些什么材料?又需要那些工具?這是一個幼兒參與的自主討論的環節,然后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所想要扮演的角色選擇所需要的材料。在進行材料選擇的時候,我鼓勵幼兒大膽地利用身邊多種可以利用的材料進行制作,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善于啟發幼兒。比如我發現通心粉可以串成一條項鏈,我展示給幼兒看,但我的目的不是要幼兒也用通心粉做一條相同的項鏈,而是要幼兒受到啟發用其他類似的東西制作一條項鏈、一條手鏈、一條腰帶裝飾品等等或者也可以用通心粉但做出來的項鏈卻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結果另人吃驚的是,平常畫畫只有不規則線條的鄭文瑞居然用報紙卷成管狀后交給我說:“mr陳,這是一條皮帶”我趕緊不失時機的首先肯定他的表現:“miss蔣,你看這是鄭文瑞做的,很不錯吧?”簡單的一句話讓他感到很滿足而且很有成就感,這對于他來說非常重要,至于做個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每個孩子不僅喜歡動作,更喜歡動作有成就。一有成就,就自信力;成就愈多,自信心愈強;自信心愈強,愈易成功。兩者互相為用。為此,我們不要吝嗇,要善于伸出大拇指,善于肯定,表揚、鼓勵這能增加幼兒的興趣和勇氣,多采用積極的鼓勵措施尤其對能力較弱的孩子建立自信以及整個人生成長過程中都有著非比尋常的作用。
其實,一個人在幼兒期大腦就已經發育的相當成熟了,而沒有表現出來是由于身體四肢軀體等機體發育的原因而受到限制,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幼兒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常因某幼兒講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而感到吃驚的原因。在上面的整個活動中,幾乎每位幼兒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首先幼兒對制作的本身(其他一切只要是動手操作的活動)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自己想要的和想要做的東西,而且在老師的一些簡單示范、引導之后,他們能夠奇思妙想,自行創造,還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
例如:在勺子的制作中,有個幼兒不能一體操作,他就把它分解成兩部分操作:橢圓形和長方形,然后再組合在一起。他們還創新的用卡紙剪裁領帶、用皺紋紙做圍裙、用吹塑紙剪出一把掃把,……這些是老師連提都沒有提到想都沒有想到的。幼兒在這種沒有任何制約的操作活動中不僅能夠積極參與,還能自覺地學習與同伴互相幫助、建立合作關系。他們通過剪刀的使用練習了動作的協調性、通過制作圍裙學習了簡單的測量方法、通過幫助別人學習了合作,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學習了語言……。在孩子眼里這就是一個玩的過程,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誰說不是呢?
在實際過程中,幼兒大多數的學習是通過玩耍與探索而進行的,關鍵是在于把“玩”轉化成為學習經驗——并使大多數學習充滿樂趣,而我們所說的玩并不是簡單的走、跑、跳——這是一般的機械運動。 (美教育心理學家簡.)正是有了這樣一個理念基礎,才使得我們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主體探究課程和敘事性整合課程的研究與實施也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我們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活動內容,使之更有新意和實效,教會幼兒利用所有感官進行學習,并且把學習變成有趣的游戲來對待,把活動的目的定在提高這個年齡階段的活動技能上,讓幼兒在自由探索、游戲中自然習得,從而使每位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 更多相關信息
- 2013-07-10淺談幼兒教育環境設計與組織
- 2011-12-30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制作
- 2011-12-20如何創設有意義的環境
- 2011-12-20幼兒園教室環境布置
- 2011-12-20幼兒園環境創設方案
- 2011-12-20淺談幼兒良好活動環境的創設
留言信息提示:
X
粵公網安備 44011302000128號